管理是组织运转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组织必须要有管理,否则就会乱成一锅粥。但是,如果管理过度,可能危害更大。

管理过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管理本来就没有问题的地方。
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管理不到位,管理者就会被人认为无能;过度管理,管理者会被人唾骂。
比如,公司执行考勤制度,考勤规定,如果迟到就会罚款。执行考勤制度第二天,小张迟到了1分钟,那么要不要罚款呢?
有人说应该罚款,因为迟到了,和迟到多长时间没有关系。还有人说,不应该罚款,因为他昨天加班很晚。
如果不罚,那么考勤制度就形同虚设;如果罚款,那么以后谁还愿意加班很晚呢。本来就没有人愿意加班,这样执行考勤,以后就更没有人愿意加班了。
很明显,考勤制度有漏洞。对于员工执勤的实际情况考虑得不够全面。所以,这种考勤制度无论是否执行惩罚,都会有问题。
这是一个典型的管理过度的问题,在整个考勤中,并没有明确为什么要做考勤。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适合做考勤,考勤的出现,是根据公司业务和具体问题提出的一套解决方案。如果公司本身没有问题,那就没有必要使用考勤这个工具了。管理本来没有问题的地方,就是管理过度。
第二,一个人犯错,他做过的一切都有问题,都要处理。
比如,公司员工升职以后,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那么作为管理者,解雇和降职你会怎么选择呢?
可能你会首先考虑到底犯的什么严重错误,然后再去出具体的处理方式方案。
但是,有一点是需要考虑的,这个人在升职以前做的贡献,肯定是不可否定的。如果因为他犯了这一个错误,就否定他以前的贡献,那么这就是管理过度了。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整个组织有效地运转,惩罚只是管理的手段,而不是管理的目的。如果管理者只重视手段,不考虑管理的根本目的,就会导致过度管理。
其他人会因为这种过度管理而小心翼翼。当公司的文化被小心翼翼的风气影响,整个团队也就失去了活力。没有活力的团队,如何能够保证组织有效地运转呢?这样下去,最终会导致组织走向下坡路。
那么,针对管理过度的问题如何处理呢?
第一,从管理的本质出发思考管理问题。
管理者必须要了解管理的本质:管理者促进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有效有序进行的一系列手段就是管理。
如果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没有问题,那么就不需要管理,当然这种情况只会在极端的时间段里出现。多数情况下,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都是有可以优化的地方的。
管理者必须以促进生产和交易活动为目的进行管理。促进的方式就是重塑,而重塑就需要了解现有的业务流程到底哪里有问题,什么地方有优化的空间,管理者需要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第二,承认错误,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有时候,管理者的本意是好的,但是管理过程中没有找到合适的管理工具,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承认错误,及时调整策略。
管理者也是人,一个成熟的组织都知道这一点,所以组织成员是可以接受你的错误的。但是不能接受的是,你知错不改,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错了。
第三,执行管理的人有问题,需要更换执行人。
多数情况下,制定管理方案的人和执行管理方案的人并不相同,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没有问题,但是执行管理人,生怕自己执行得不到位,被免职,所以就处处小心谨慎,本来没有问题,到他这里,生怕出问题,就过度执行。可以做的东西就变成不能做了,这是管理执行人有意的过度管理。
高层管理者可能并不会过度管理,但是执行管理的人,却会过度使用管理工具,最终会造成团队成员的反对,甚至导致企业出现新问题。
因此,必须要要及时干预,妥善安置被过度管理的人,严格处理管理执行过度的人。
总之,对于管理者来说,管理是很重要的,但是要做好管理,并不代表你可以乱管。管理不足会让团队陷入混乱,管理过度会让组织迷失。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平衡组织业务与组织成员矛盾的艺术。管理过度不只是企业会发生,家庭和社会也会有。你遇到过什么管理过度的事情吗?